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腎病症候群介紹

常常有年輕朋友因為水腫,體重增加等症狀來到腎臟科求診。經過血液與尿液檢查後,被診斷為『腎病症候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一個陌生的名詞,到底是什麼疾病,恐怕是一頭霧水。另外對病患來說,更擔心的是,我會不會需要洗腎?要怎麼治療呢?

其實『腎病症候群』,並不是一個單一疾病的診斷。相反的,『腎病症候群』是一個臨床表現,背後代表的可能性極多,但是絕大多數診斷都是可以治療的。

常見的腎病症候群原因為

(1) 微小變化腎病變
(2) 膜性腎病變
(3) 甲型球蛋白腎炎
(4) 局部硬化症
(5) 上述四種為單獨侵犯腎臟的疾病,是最常見的腎絲球腎炎。除此之外,某些系統性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以及糖尿病,也常常造成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發病的直接原因是腎臟病變引起很大程度的尿蛋白流失,因而造成血液中蛋白質不夠,所引起的水腫。絕大多數的情形下,要將『腎病症候群』做確切的診斷,需要做腎臟切片的病理學檢查。微小變化腎病變以及膜性腎病變是預後最好的兩種,特別是微小變化腎病變,有時候不須特別治療也會痊癒。相對來說局部硬化症及糖尿病就比較難治療,根據文獻報告局部硬化症長期治療之下可能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腎功能在十年內會惡化至尿毒症,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或腎移植。

除了糖尿病之外,絕大多數的腎病症候群起始治療為類固醇。類固醇可以壓抑免疫反應,改善腎炎及蛋白尿的程度。對於類固醇無效的患者,可能須考慮環胞靈,癌德星或山喜多等其他的免疫抑制劑。然而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時候,要注意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引發的伺機性感染。

腎病症候群通常都不是飲食或不正常的生活習慣所誘發的。然而,患者應調整作息及生活習慣以達最佳治療效果。有關個別疾病詳細的資訊將在本站的其他文章中做個別介紹。

參考文獻:
http://kidney.niddk.nih.gov/kudiseases/pubs/nephrotic/
http://jasn.asnjournals.org/content/23/11/1769.lo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