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膜性腎病變

膜性腎病變(membranous nephropathy) 或稱膜性腎絲球腎炎,為一常見的腎絲球疾病,特徵為:型態學上腎絲球中可見上皮下免疫沈積物(subepithelial immune deposits) 而無明顯發炎反應。沈積物是大量的不明抗體,通常是IgG4為主。膜性腎病變是成人最常見的腎病症候群原因,診斷的確定需要進行腎臟切片檢查。

膜性腎病變大多為原發性,也就是沒有合併其他疾病。少數的患者為次發性膜性腎病變,特別是紅斑性狼瘡以及潛藏癌症所引起。因此發現膜性腎病變時往往需要進行癌症篩檢。潛藏的癌症並不限種類,大腸癌,肺癌以及腎臟癌都有可能。




 膜性腎病變的臨床表現大多為腎病症候群,相關介紹可參考本站另一篇文章:http://kidneynote.blogspot.com/2014/07/blog-post.html


比起微小變化腎病變,膜性腎病變的治療結果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也比較難達到完全緩解,復發率也較高。然而,對膜性腎病變有效的治療方式相當多樣化。大多治療以類固醇為主,附加其他的免疫抑制劑,包括山喜多或是癌德星。雖然類固醇有很大的副作用,但是單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治療效果可能不理想。根據台大醫院最新的研究結果,類固醇對七成以上的患者有效,然而仍有部分的患者對初步治療六個月至一年沒有明顯效果,必須採用其他治療。最新的研究指出也可以使用莫須瘤(Rituximab)進行治療,但是目前健保並未給付,需自費數十萬元,因此大多是作為第二線或第三線治療。


治療有效的患者之後會腎衰竭需要洗腎的機率並不高,但是若是持續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每年腎功能可以衰退10%至20%以上,因此需要積極治療。然而有部分患者(10-30%)在無治療的情況下可能自行痊癒。因此若是蛋白尿小於每天三克的患者可以先不用立即進行切片檢查。


source of image: http://www.uncnephropathology.org/jennette/ch5.htm